三毛手工

位置:首页 > 岁月遗留 > 老习俗

立秋日祭祀五帝 养生需少食辣多食酸

老习俗3.26W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8日04点01分。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颳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今年是早上立秋,所以晚上会开始降温。即使如此,还是要小心「秋老虎」的余威。实际上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即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立秋日祭祀五帝 养生需少食辣多食酸

天子西郊迎秋

早在周代,逢立秋这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大意是:立秋那天,天子率百官到西郊迎接秋天的到来。拜祭秋神(蓐收为秋神,是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说是白帝之子),旗帜和服饰皆为白色,唱《西皓》之歌、跳《育命》之舞。天子狩猎,杀牲畜来进行祭祀。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据《梦粱录》中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表示秋天到了。

秋社 祭祀土地神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穫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食瓜、赤豆防痢疾

从唐宋时起,就有在立秋日服秋水、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武林旧事》中记载:「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

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曾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閤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暑祛湿、预防痢疾的作用。

立夏栽茄 立秋吃茄

立秋日祭祀五帝 养生需少食辣多食酸 第2张

民谚中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可见,秋天吃茄子对身体大有益处,可去身体内的火气。因此,秋天人们可吃些茄子以降火气除秋燥。

立秋吃茄子的风俗,据说与常遇春有关。传说明朝大将徐达与常遇春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为了犒劳士兵,又照顾到队伍里大量的回族人,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即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贴秋膘 补苦夏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去,即「贴秋膘」。「贴秋膘」的肉食,主要是炖肉,通常吃酱肘子、酱牛肉、烧羊肉和炖鸡鸭等。

南京吃西瓜啃秋

南京啃秋吃习惯的习俗据说源自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 庐州府崔相公之女曾经吃瓜使癞痢自癒的事情传的很广,因此大家也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然好了。

因此人们就在立秋这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渣」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东北吃饺子

立秋日祭祀五帝 养生需少食辣多食酸 第3张

东北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东北立秋的民俗与北京、河北等地区类似,都是关注立秋进补,模式也与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有关,用「抢」的方式补秋膘。

洗早澡 不生秋痱

老苏州在立秋这一天,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老人家说,立秋早上洗澡,一个秋天就不会生痱子。

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是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它,遵循它。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期,也是人体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皆以养收为原则。

1.精神调养:根据古人五行、五季节、五脏、五种情志相互对应的理论,中医认为秋对应于肺,肺对应情志为悲,悲忧易伤肺。因此要儘量让自己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2.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3.饮食调养:《素问‧髒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虽然立秋有贴秋膘之说,但初秋进补时应该选择清补,而少食油腻之物。所以日常饮食应食用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等。立秋之后湿度没有夏季那么高,空气中的水分也在慢慢的消失,只有多补充身体内所需的水分,才能对抗燥气给肺部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