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手工

位置:首页 > 民间手艺 > 拓印

世界木版画的历史与发展——欧洲木版画的诞生手工拓印教程

拓印8.45K

第二章 世界木版画的历史与发展

世界木版画的历史与发展——欧洲木版画的诞生手工拓印教程

第一节 欧洲木版画的诞生

一、欧洲早期木版画与中国文化的传入

公元七世纪,造纸术才传到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使那里出现了繁盛的造纸工业,当时的大马士革是欧洲最重要的纸张供应地。又过了500年,造纸术才由摩洛哥传入西班牙,与1150年建立起欧洲第一家造纸作坊。而意大利到1276年才在法勃利亚诺建了造纸作坊。这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初期,西北欧和中欧已出现许多繁荣的城市,大量的文化需求使造纸业迅速膨胀起来,成为一个兴旺的手工业行业。纸张逐步替代了昂贵的只能供贵族富家享用的羊皮,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低廉纸张,加上当时在欧洲已有木版雕刻花纹印染织物的技艺。

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就曾对中国的纸币有非常详尽的描述。这些东方印刷品及印刷经验无疑对西方印刷术的出现产生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虽然没有正确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来自东方,但从欧洲最初的印刷品来看,以刷子在板子上上墨后,从纸背刷印,其技术与中国的因杀完全一样,在构图格式上也与中国的纸牌十分相似,其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欧洲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为满足宗教的需要。天主教是当时欧洲人精神上的主宰,为了传扬教义,它需要向信徒们提供圣经、祈祷书、祭坛图片等。长期以来这些都是靠手抄手绘,数量很少,价格昂贵,这时北欧文艺复兴思潮也已萌动,催发了一般城市平民对文化的迫切需求,于是木版雕版的印刷也就应运而生。最常见的有基督受刑、基督背十字架、圣母或圣母子像等,此外还有圣徒像如圣·克利斯多夫、圣·伊拉斯谟等。信徒们认为这些印刷品中基督和圣徒能够显圣,可以使他们远离疾病、火灾、强盗和死亡,其作用犹如我国民间的神马,为的是消灾保平安。这些宗教印刷品就是欧洲最早的木版画。

“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茵河南北两岸地区,并多见于修道院。这些作品现在被发现并被珍藏在各地图书馆中大约有3000—4000枚。这些木版画的版材大多用胡桃、梨、樱、苹果等常见果木,由民间匠人绘刻,人物造型稚拙,以黑线勾出轮廓,刻线简单粗直。以油性黑墨或棕色墨印刷。

初期木版画都无作者姓名和制作年月,很难断定它们准确的刻作时间。现在公认欧洲现存最早的版画是1898年在法国的一个印刷世家普洛塔家族中发现的一块胡桃木雕版的残片,被称为“普洛塔木版”(图6—1)。拒考证它的刻作时期是1380年。话的内容为圣经只基督受刑的故事,现在只剩一个局部,画面上有行刑的百夫长和两个士兵,而主体基督只有一只手。据考证这张画可能是印在织物上的。另一张有年代可考的木版画是在德国南部发现的刻于1423年的《圣·克利斯多夫》(图6—2)画的内容是圣者克利斯多夫,每天手持棕榈树的拐杖,在河边背病弱贫苦者渡河。一晚,基督化为一个孩子,由他背过河而向他显圣。画的下方有两行拉丁文,大意是“无论何时见了圣·克利斯多夫,他就心明眼亮。”这画用棕色油墨印成,手工上彩,有刻制日期。墨线虽较稚拙,但造型还比较准确,因此也有人怀疑这是十五世纪后半叶的复刻作品。不久它便丛宗教进入世俗用途。使用最广的要算是纸牌印刷了。纸牌最早起源于中国,十三世纪传入欧洲,至十四世纪盛行于民间,但当时的纸牌都是手绘的。到十五世纪初宗教木版画出现后,有人就以木雕版来印刷,成为早期木版画的一种(图6—3)。

二、十五世纪的欧洲初期木版画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书籍如圣经、祈祷书等都是手抄在羊皮上的,价格极为昂贵。所以书籍仅限于很小的圈子里使用。自从木版印刷术出现以后,平民们不仅可以得到单张印刷品,还可得到廉价的书籍。在德国和尼德兰一带有一种将图画和文字雕在一块板子上印刷,逐页印好后装订成册,被称为“木版书”。内容大多是将圣经中的故事情节画成图,雕成木版,不用文字或只用少量文字说明,编成一册,类似现在的连环画通俗易懂。

“木版书”,严格说来只是编成册的木刻宗教画。而真正的书籍印刷和书籍插图则在十五世纪的后半叶出现。在南方则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使印刷业起革命性变化的是德国人谷腾堡在1440年—1448年期间发明了铅合金的活字排版印刷。同时又发明了木制的印刷机,承印的方法把过去的印刷改为压印,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和印数。1486年在德国的美因兹曾出版过一本轰动一时的书《圣地记游》(图6—4)。这是一位荷兰画家刘韦契陪同美因兹的教长伯雷顿·巴赫到意大利的圣地朝拜,教长撰写了这本游记,他为这本书刻了许多木刻插图,最大的一块是《威尼斯全景》,他用好几块版子印在折叠式的纸上,总共有1.5米长,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十五世纪欧洲木版印刷似乎主要兴旺在北部,而作为文艺复兴策源地的南方意大利却进展缓慢。

早期的宗教木刻和插图书籍,流传至今是非常珍稀的文物,但在当时却是一种低廉的纸制品。它的制作者多为民间匠人,如印染匠、橱柜匠、珠宝匠等分散在各个行业里印制。所以直到1450年代谷腾堡活字印刷的《42行圣经》中相当一部分还是用羊皮印制的。后来各地都开设了印刷所并形成了独立的行业,木刻书籍的印刷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木刻插图的艺术要求也越来越考究,吸引了一些画家也投入这个工作。画家只从事素描草图的设计,刻工则按图刻成雕版。在中世纪,画家的地位和一般技术工匠差不多,他们参加当地的行会组织,而木刻工大多数是纺织品木版印花的刻制工和民间艺术的雕刻工转过来的,地位更为低下,相当一般木匠而已。早期画面只是单线,结构也较为简单,刻工容易体现原作。但到1480年代以后,画面出现了明暗、透视等比较复杂的场面,刻工无法应付,于是在画家和刻工之间常常还需要一个版画稿打样人把画家的素描稿按刻工的要求另画成版画的打样稿,使刻工可以依样下刀。但刻工仍是不知名,我们在欣赏各个时代画家们的木刻作品时,应该知道这里面还凝结着许多默默无闻的刻工们的汗水。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