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手工

位置:首页 > 民间手艺 > 皮影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皮影8.76K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驴皮,或用牛皮、羊皮经过硝制刮平,根据剧中的角色和衬景的设计,进行雕簇、敷色、熨平、装订,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的透射,将影人映现到屏幕上(俗称亮子)。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意趣盎然的活动艺术形象了。因此,雕簇皮影在古代便是专门的技艺,经过千百年,一直相延到今日。 

■皮影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多见于北方农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等,重点流行的陕西还分西路、东路两大派别,风格各具特色。

■皮影是民间皮影戏所用的皮制人物形象。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进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等关节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现能活动自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闹社火信子牛车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清代 陕西 纵120厘米 横190厘米

社火,源于古代的驱傩。西周和汉代,宫中设有驱傩的官员,每逢腊月初一,举行大傩,带关不的份方相氏,戴假面,黄金四目,玄衣朱裳,身披熊皮,扬戈执盾,率面余人扮的'侉子"和十二兽,在宫内边舞边喊,驱逐疫鬼。后传入民间,演化成傩舞和傩戏。陕西的社火,实为傩舞。到明代又将高跷,采莲船,走解、地吊、锣鼓细乐,以及傀儡戏加了进来。从驱疫鬼到娱神,发展为元宵节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图中牛车上,由三个孩子扮的白蛇传断桥场院面,陕西称为"信子",即宋代流传达室至今的"肉傀儡",由孩子扮戏中傀儡人物,或由大人擎到肩上,或载到马车上游行,不说不唱,动作由下边的人指挥。精初,北京称肉傀儡为"连像",后称为"耍小孩儿"。(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藏)

象车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张
清代 陕西大荔 纵50厘米 横77厘米

象车是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一般小型箱底中的道具,雕工精巧,演出时配以龙旌,凤羽扇等道具,构成帝后出巡的尊严壮观场景。据皮影艺术人介绍:演轩辕黄帝到甘肃平凉崆峒山访广成子论道时乘象车;禹王出、巡时也乘象车。(陕西省群众艺术馆藏)

陕西西路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张
清代 陕西富平 右纵7.5厘米 左纵9厘米

图右畏嘴杂脸盔头,其花脸造型多圆鼻深目,系皮影戏演出通用头像,可份唐初三王元吉。图左畏嘴红杂脸神头,是皮影戏专用头像,扮四大天王之一。(陕西省群众艺术馆藏)

山西纸窗皮影人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4张
明末 山西孝 义 右纵56厘米 左纵43厘米

据文献载,早期的影戏是纸影,后演变为皮影剧院,现山西省孝义县尚存纸窗影戏,可能在皮影戏邮现后,纸影戏仍继续流传(现变为"纱窗影戏)因纸窗影戏透明 度差,其影人雕簇粗犷简练。据老艺人介绍:此影人系明末雕刻,到清末头盔残破,重补雕刻完整。纸窗影戏影人现很罕见。图中两个影人,系封神演义传统剧目中两个角色;右大战汜水关中的韩荣;左:大破诛仙阵中的老子。

帅盔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5张
清代 山西侯马 纵33厘米 横10厘米

"帅盔"属于传统影戏中的"武老生"类型,勇武威仪的角色,在影戏中多以将帅面目出现。艺人在操演时,既重武打,也有繁重的唱功。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藏)

山西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6张

清代 山西侯马 右纵13厘米 左纵13.5厘米

右图只限于扮演花木兰中的突利子和西游记中的伽兰等极少数角色,艺人称它为"死戏"。左图属于皮影戏中的佛门人物,如西游记中扮演悟净(沙和尚),或水漫金山中的法海等。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藏)

山西皮影人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7张
清代 山西侯马 纵30厘米 横15厘米

图中影人为正旦,俗称"青衣"。主要扮演庄重的妇女,如三击掌戏中的王宝钏,桑园会戏中的罗敷女,二进宫戏中的李艳妃等。影人造型端庄素雅,刻工精美。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藏)

白龙太子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8张
清代 甘肃宁县 纵41厘米 横26厘米

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河东之白龙太子刘崇。欧阳枋为帅,呼延寿延及金定兄妹为先锋,战败白龙太子。因欧阳枋私通敌营,反诬呼延出战不力,先责打四十军棍,进而逼赵匡胤,困炎于河东,图为影剧下河东中之白龙太子。

李天王(右)黄巢(左)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9张
清初 北京 右纵22厘米 左纵26.5厘米

影戏戏班无"行头"(供演员扮角色用的衣箱、盔头箱等)演出时以"把匣"里的影人为角色分为:神、仙、文、武、生、女、卒、首八种行当,每一"把匣"中的影人角色又分左右两部,左方都属正面人物,右方则相反。此图右为"武匣"中之帅盔,演出桃花洞时,旧作李天王捉拿青石精之角色。又封神演义故事中亦当出现。图左是黄巢,为"武匣"中的雉鸡翎角色,常作叛将,番将人物出场。黄巢进长安一戏中,是为主角。故事演唐僖宗(李俨)时,黄巢起义,攻下长安。黄巢进城后,百官跪迎;不久,官兵收复京都,百官又迎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黄巢复入长安,恨官宦贵族之卑鄙,大杀朝中官僚,并立帝号为"大齐"。后监军程敬思请来李克用兵收复长安,黄巢弃城逃亡。

北京西派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0张

清初 北京 纵13至19厘米

图右上为彩旦,额前系帽箍,顶上扎髻插花。春秋配里,是贾氏之角色。贾氏为商人姜韶之继妻,虐待前妻之女秋莲,常逼秋莲入山采柴,幸得乳母护之。后秋莲遇书生李春发赠金救苦,经辗转曲折,贾氏终被判刑,李春发得与秋莲成婚。图左上为一头戴额子,上插雉翎的女将,杀四门一戏中,为刘金定角色。刘金定占双锁山为王,树立"招夫牌"胜者愿许终身。宋将高怀德之子君保征南唐路经此山,打坏招夫牌子,被金定擒住,允助宋攻打南唐。君保去后,刘金定赴寿州与郡保成婚,时寿州城被围,刘金定突围入城,自称许婚高君保事,赵匡胤诓刘出于见高,以试其勇,刘力杀四门,大败敌兵,终于君保相会成婚。明末,兹州大户胡全口吃又曲腰,见少女程玉凤貌美,托田媒婆前去说亲,女方以相亲以后再定,择期前往;能恐口吃现丑,婚事不成,乃令书童于椅后代答已言。程家不知是计,允婚。后事泄,程家反悔。胡全怒,率众前往抢亲,归途过金溪岭,巧遇李自成起义,救出程玉凤,杀退胡全及恶奴。故上经一名金溪岭 又叫罗锅子抢亲。图右下梳大扇面头者为田媒婆之头脸。图左下为影戏:把匣"中的青衣角色。旧影戏里有骂城一出,演唐朝薛仁贵家贫,少年从军,因病倒卧在樊家庄。樊仁怜其英才,将其救俞,并把女儿金锭许配与仁贵。仁贵征战八年,立功擢为元帅,挂印征西,兵驻锁阳城,金定闻知,前往相认,薛因唐王在侧,怕有欺君之罪,闭关不认。金锭历数八年苦节及路途辛苦,骂仁贵忘恩负义。唐王闻知,令开城迎入。(故事出自三皇宝剑传奇)

混元盒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1张
清末 北京 右纵30.8厘米 左纵31厘米

涿州影戏系北京西路皮影,造型较东路(滦州影)粗犷。图右为赵国盛,左为女妖金花娘娘,均为影戏混元盒(亦称五毒传)中角色。(故事风二八七白石怪说明)。

窦娥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2张
清末 北京戏纵17厘米 横14厘米

窦娥,传统影戏六月雪剧中人物,属北京东派皮影。(故事详见二八九北京西派皮影头楂说明(北京东派皮影,原是演于乐亭,滦县一带的皮影戏,于清初传入北京,班社多集中于城内东四牌楼附近,因而得名,东派皮影保持了原乐亭皮影的艺术风格,由于长年演于北京,吸收了许多北京地主戏曲,年画以及西派皮影的一些长处,造型秀丽,开脸俊美,色彩富于变化,刀法工整有力,形成了特有 的东派影人造型风格。此件为影人制作名家张小手雕刻。乐春台影班遗物。

冀东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3张

晚清 河北乐亭 纵12至20厘米

图上右黑净反扎巾,影戏称'二净"(乐亭影戏称毛净),饰戏中的先锋官或战将,如五锋会里的托拉哪。扎巾下有狐狸尾者叫反扎巾,为番将或草莽人物。黑净造型多采用广额尖鼻,浓眉大目,性格憨直。勇猛。黑净青年无须,中年用三尖髯或虬髯,老年用满须。图上中五髯相帽,影戏称老生(乐亭影戏谓"髯"),饰演忠正的宰相人物,如打銮驾剧中的王袍、杨家将里的冠准。面部有五绺长髯外,与"生"的造型相同。为了视觉完整,帽翅用正面造型。图上左女帅盔,影戏称"小旦"(乐亭影戏称"小")。饰演剧中英武女将;如天门阵剧中的穆桂英、下南唐剧中的刘金定。图下右宫娥彩女,影戏亦称"小旦"。头饰有{"押梁",与一般仕女相区别。图下中冠巾丑,影戏称"丑行"(乐亭影戏称丑为花生)。如番头刺汤剧中的汤勤。丑行人物造型,采用翘鼻呲牙,笑眉笑目的形象。图睛左武公子巾,影戏称"武生"(乐亭影戏把文生、武生统称"生")。饰演青年正面人物,如游龟山里的田玉川、桃花寨里的曹保。(河北省乐亭县文化馆藏)

冀东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4张

清代 河北唐山 右纵32厘米左纵33厘米

图右为老生,又称"髯",为一般员外形象。左为反面武生,如施公案戏中的谢虎。皮影戏的表演,主要靠影人的上部,所以影人的造型特别夸大双臂,在比例上超过真人。(唐山市群众艺术馆藏)

冀东皮影头楂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5张

清代 河北唐山 纵11至16厘米

图上右为武旦,演丫环。上中为丑官,如六月雪中的县官。上左为武旦角,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下右老生演皇帝。下中奸面元帅,如杨家将中的潘洪,下左为圣母,如骊山圣母。(唐山群众艺术馆藏)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6张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中国三大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太约在明清时就巳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携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图中两件件品左为玉皇大帝、石为太上老君的皮影头茬,搂刻繁复精细,灵活传神,着色以红、黄、黑、绿为主,随着纹样的交错而显得格外丰富。玉皇大帝为阳刻,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太上老君为阴刻,圆眼睛、疙瘩鼻、额头突出,冠饰大幅度后移,显得精干有神采。

■ 陇东皮影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7张
罗通扫北(牛皮·镌刻),甘肃省(传世)

陇东皮影的创作擅用夸张变形,人物头大身子小,身体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面部形象除有个别丑角、鬼怪之类为四分之三的半侧面,一般都是正侧。脸谱的设计规律与陕西关中秦腔脸谱基本相同,黑忠、白奸、红烈、花勇、空(即阳刻)正。其他影件如殿堂帅帐、案几、牙床及各种动物、花卉等道具,结构被压缩,而且稍有透视感,都比影人低。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皮影戏注重的还是表演效果,因为影戏人物各部位可以活动,再加上高亢、抑扬的唱腔,使得它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及民间乡土气息。陇东皮影戏剧目繁多,图中罗通扫北为隋唐演义故事,人物、道具镌刻细致工巧,想来表演时的动作、情节定引人入胜。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8张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镌刻·牛皮),甘肃省陇东地区(传世)

■ 陕西皮影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19张

出行(驴皮·镌刻)陕西省(传世)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山西皮影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0张
拾玉镯(牛皮·镌刻)山西省晋南地区(传世)

在晋南皮影戏里,各种传统的图案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世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含嫣梳妆表现了少女端坐于镜前调朱弄粉的情景。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晋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陇,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精品皮影收藏品介绍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1张

月宫残片(明代皮影)

明代月宫残片为我国皮影雕刻艺术中现存最早实物之一,被皮影艺术收藏界奉为至宝。

残片尽管破损,用灯光一照,美丽的月宫映入眼帘,嫦娥玉兔娇媚可见,只是嫦娥的衣服已经被岁月侵蚀。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2张
魁星点斗(明代皮影)

魁星是掌管天下才子,求取功名的正神。形像丑而可怕,赤脚赤臂,一手提斗,一手执笔。每三年考科举一次,他就降来人间一次。斗内装的五谷粮食,意味着天下民众的不同,古代科举应考五百名举子,他只取五名。也就是取其五样粮食,谁为状元,谁为探花,由他笔一点即可。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3张
玉皇大帝(清代皮影)

中国道教以玉皇大帝为神。他掌管天堂、人间、地府。图为玉皇大帝登灵霄宝殿,后随一仙官侍奉,再后面跟着殿前两武将。清代影,雕刻及其精细,色泽素雅古朴,为陇东皮影中的珍品之一。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4张
元始天尊(明代皮影)

封神演义影戏中有此情节。元始天尊是道教之尊,能讲解天地之玄妙。所以群仙都纷纷前来朝拜他。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5张
龙虎桌椅(明代皮影)

皮影戏中道具繁多,不易详述,但不能不谈龙虎桌椅。演戏时,帝王上场,使用龙桌龙椅;元帅出场,用虎桌虎椅,为清代皮影,陇东平凉产品,设计大方,花纹美观,装饰效果好,又讲刀功,雕刻疏密有致。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6张
三星弈棋(清代皮影)

剧写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五庄观的故事。孙悟空等偷吃了人参果,被看守庄园的二童子骂怒,孙悟空毁坏果树。后镇元仙回来,与悟空等连战数次不胜。战不过也走不成,镇元仙要孙悟空把人参果树复活,才能放他师徒西行。悟空到处寻找医树良方,他来到海外仙山,见三仙在此弈棋,便请来和师父陪坐,他再到别处求医。上图是三星在葡萄架下弈棋的一个场面,旁立一仙童侍候。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7张
小妖推车(清代皮影)

西游记中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和孙悟空作战,连用三昧真火。孙悟空无奈,搬来天兵天将,力战红孩儿,也难救出师傅。途中小妖为红孩儿取胜推车运送兵器和给养。

清代影,陇东平凉产品,造型美观,刀口流利。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8张
南极寿星(清代皮影)

福禄寿三位,人们称之为三星,有“三星在户”之间额。寿星是人间主长寿之喜神,乘梅花鹿。我国民间常以“寿星”尊称老年人,呼为“老寿星”,意在祝愿老人多福多寿。图中寿星捧寿桃,骑梅花鹿,应八仙之邀,赴八仙庆寿宴会。清代影,梅花鹿的造型活灵活现,刻工精致,实为珍品。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29张

红孩儿拜观音(清代皮影)

西游记描写的火云洞中的人物。自称圣婴大王的红孩儿,学艺三百年,学得三昧真火,甚是厉害,猪八戒等被俘,孙悟空请来四海龙王,借水熄火未遂。后到南海普陀山,请来观音菩萨,用法力制服了红孩儿,给他戴上五个紧箍圈,如再反复,观音念咒,红孩儿四肢抽缩,疼痛难忍。观音命他一步一拜,红孩儿只好潜心悔改,被观音收为善才童子。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0张
药王(清代皮影)

药王,名叫孙思邈,唐人。因进宫看好了娘娘病,唐太宗封为药王。相传他在行医途中,遇虎,取出口中骨刺,又遇龙,看好龙头的疮病。龙虎得救,仍不远去,他便认龙虎为徒弟。图为药王坐虎医龙的故事。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1张

相传龙有九子,“吼”为其中之一,力大无比。剧写西游记火云洞红孩儿火攻孙悟空,各处火兽火鸟都来为他效劳。图为雌雄二吼带火上阵的形象。清代影,造型特奇,刀法流利,色调明快,实为难得的皮影珍品。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2张
三顾茅庵(清代皮影)

又名三请诸葛。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欲立大业,缺乏人才,在徐庶推荐下,往返三次搬请了诸葛亮。在多智多谋的诸葛亮辅佐下,成就了鼎立三分天下的事业,名曰三国。图为刘、关、张三请茅庵的场面。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3张
哪吒闹海(清代皮影)

为周武王伐纣的先锋官,皮影戏西游记狮驼山的天将。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因世界多魔王,玉皇命他下凡,投胎于托塔天王李靖膝下,生五日后化身浴于东海。因打死巡海夜叉李艮,继抽筋剥皮致死龙王三太子敖丙,获罪身亡。太乙真人念疮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复生,并授以脚蹬风火轮,手执火尖枪,又一手乾坤圈,念密旨,遂能大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4张
哪吒擒魔(清代皮影)

哪吒为周武王伐纣的先锋官,皮影戏西游记狮驼山的天将。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因世界多魔王,玉皇命他下凡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后浴东海,因打死巡海夜叉李艮,继抽筋剥皮致(治死?)致死龙王三太子敖丙,获罪身亡。太乙真人念他降魔有术,令其复生,并授以风火轮,火尖枪,乾坤圈。他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5张

钟馗嫁妹(清代皮影)

相传唐太宗时举钟馗上殿面试,抬头亮相时竟哧昏了玄宗皇帝。钟馗自觉相貌丑陋,羞愧难当,拔剑自刎。玄宗醒后很感可惜,认为此人虽无外表,却有内才。钟馗家道贫寒,妹妹要出嫁,当晚忽来大轿一顶,轿夫多人,将妹送至婆家后忽然不见。新郎新娘自感奇怪,及天亮见村后有钟馗庙,夫妻遂同祭之。此为清代影,长一米半,高四十厘米,陇东平凉产。造型大方,雕簇无不尽其精巧,实为难得之珍品。

中国明清皮影艺术作品欣赏 第36张
旗牌(清代皮影)

旗牌是舞台大戏、皮影戏中常用的角色,俗称“吼娃娃”或“角子”。角分两大类,即正面角与反面角,不论正反哪一面,又分为文武角、男女角,再分马、步角。上图为文武旗牌,是皇帝、皇后、宫妃们的銮驾旗牌。第一人搭万民伞,后二人穿黄袍为文御旗牌,再一对是皇帝驾前站殿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