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手工

位置:首页 > 民间手艺 > 风筝

让风筝

风筝1.1W
让风筝

让风筝 第2张

让风筝 第3张

让风筝 第4张

让风筝 第5张

让风筝 第6张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六朝时的南京春光,也还是现在的南京春光。是的,一千五百年了,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这么迟,又总是那么的短。

在这春天里,我们可以一路赏花,可以出外踏春,也可以抬头看天,看天上的风筝。这是南京最好的时光,也是放风筝最好的时光。在这个姗姗来迟的春天,让南京的风筝多飞一会吧,留住我们难得的春光。

□实习生 姚聪

人物档案

程文荣现任中国风筝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是南京风筝运动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从不做风筝也不放风筝的他,却是全国最早制定风筝比赛细则的人。从1985年开始,程文荣每年都是潍坊国际风筝节的总裁判长。

朱长征在德国制作风筝。

人物档案

朱长征今年46岁,是南京一位普通的铁路工人,制作风筝只是他的业余爱好。22年来,朱长征从一位业余爱好者,发展成为多次获得全国风筝比赛冠军的风筝高手。

玩风筝玩出大门道

南京“沙燕”放飞柏林

2009年初,朱长征作为唯一的风筝制作人,随江苏省文化厅组织的民间手工艺团,到德国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朱长征在柏林现场制作了精美绝伦的南京“沙燕”。这只来自东方的“沙燕”,在欧洲大陆的上空倒转腾挪,翩翩起舞,引得德国观众叹为观止。

玩票玩出了专业水准,朱长征一定有他的独得之秘吧,朱长征却说,只是他肯钻而已。

起初朱长征只是想买风筝来放着玩,没过多久,就感觉这些“路边货”不带劲。大学里玩过航模的他,凭着自己扎实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几天工夫就把买来的风筝琢磨透了,照着样子自己做。做完之后往天上一飞,又高又远,比买来的原型还要好。

想不到自己这一琢磨就立竿见影,朱长征制作风筝的兴致就更浓了。

13年前的一天,朱长征看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黑蝙蝠”风筝,忽然想到,飞机有进气道就飞得更平稳了,“黑蝙蝠”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导风槽呢?半天时间朱长征就成功地给“黑蝙蝠”装上了导风槽。

最让他开心的是,当时才6岁的儿子一个人就把比他还高的“黑蝙蝠”放了起来。“这是我一辈子的成就,以后全南京就都用我改良后的黑蝙蝠了。”不仅如此,风筝之都潍坊也摹仿了过去,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朱长征的导风槽了。

一般人玩风筝玩到这份上来了,应该没啥激情了吧。朱长征说那会有点小名气了,也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了。如果不是1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朱长征可能就会意兴阑珊,玩不下去了。那一年他认识了南京市风筝协会的人。

“完全不一样,”说到这里朱长征一连重复了几遍,很是感慨,“真是有那种感觉,那个啥,对,豁然开朗。见识了协会里的那些高人,我之前的那些小得瑟,自己都替自己害臊。”

南京市风筝运动协会正式成立于1985年,曾多次组队在全国风筝比赛中拿过单项冠军、团体金牌。

在这个冠军的团队里,朱长征如鱼得水,他放弃了之前一般的商品风筝,向参赛用的竞技风筝进军。

竞技风筝自然要难得多,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比如朱长征现在最为得意的在德国飞过的牡丹“沙燕”,做这样一个风筝至少要6天,每天8小时。

“我这是钻进去了,我喜欢做精品,6天做一个精品出来是真享受,”朱长征一副陶醉其中的神情,“做风筝我要做到一个比一个好,总有个盼头,这才能一直做下去。”

身为南京人的程文荣,自然是不遗余力地推广南京的风筝运动。谈到南京的风筝界,程文荣认为,论技艺,南京风筝人可以排在全国前几位,论制作,全国风筝的样式有一半是出自南京。做风筝最好的材料没有一项是南京产的,但南京风筝总能引领全国风筝的潮流。

提到南京风筝的历史,程文荣更是如数家珍。南京风筝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六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萧衍曾被敌将围困台城,粮草断绝,形势危急。将军羊侃献计,把救驾密诏藏于风筝中,顺着风向放到城外,搬取救兵。可惜被敌兵发现,乱箭射下。南京这个最早的风筝虽然没能在军事上做出贡献,但它的出现,就证明了在1500年前南京的风筝已经很普及了。

说到风筝,不能不提到祖籍南京的著名文学家曹雪芹,他是一位杰出的风筝玩赏家和制作家,对于风筝制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造诣。20世纪80年代以前,南京地区制作风筝的“名家、名人、名手”所使用的图式、图样,大都出自曹雪芹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直到今日,“曹氏风筝”的造型、扎制、图案、绘画、放飞办法依然是南北方的主要流派。

程文荣认为,北京“沙燕”来自南方。沙燕下面是软翅,适合在南方飞。竹子也是产于南方,若没有人将南方风筝制作技巧带到北京,北京人怎么会用竹子做风筝?曹雪芹从小在南方长大,到北京后,结合南北风筝之长,而创造出了流传至今的“沙燕”。

程文荣指出,风筝作为一门工艺,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南京民间艺人就做出了大量创新,在全国首创软骨架、无骨架、软体伞翼型风筝,绘画也由水彩、水粉、国画颜料发展到化学墨水、彩笔色和合成染料。在美术工艺上,已由单纯的画增加到剪纸、粘贴、彩绘、刺绣、编织、喷塑等现代工艺上,融为一体。

曹雪芹曾是

杰出风筝玩家

风筝制作过程

第一步:先准备图纸

特别推荐

第二步:已经绘制好的绢布

第三步:扎好的骨架

南京放风筝

好去处

放风筝一定要选择空旷的大广场,看看风筝高手朱长征的精心推荐:

城东:明故宫遗址公园,中山陵东洼子体育公园

推荐理由:带小孩子一起去,放风筝的同时,感受伟人博大的情怀。

城南:中华门城堡一带

推荐理由:在700年的明城墙上,老城南风光一览无余。

河西:绿博园

推荐理由:在绿博园看繁花似锦,花香中放飞心情。

江北:大桥下面明发滨江新城

推荐理由:江边风大,带上大风筝尽情地飞吧。

江宁:九龙湖畔

推荐理由:在九龙湖畔,您可以躺着放风筝。

第四步:裱糊

放风筝技巧

成勇 绘

图片由朱长征提供

就拿这个牡丹“沙燕”来说,需要什么材料呢?

湖州绢布,一米35元,上色的颜料,十几块一瓶,5年生的老毛竹几条,不会超过10元。再加上顶线和放风筝线,总共也就八九十块钱的成本。

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传统风筝四艺“扎、糊、绘、放”,放就先不说了,制作起来主要是八个字:造型、扎制、裱糊、美化。朱长征强调,有一个先决条件,想做风筝,就必须学会用缝纫机裁布,您如果嫌这婆婆妈妈的,下面就不用看了。

先设计好造型,按1:1比例画出图来。再准备硬纸板,照着图式描下来,裁好。准备玻璃、电烙铁,纸板铺在玻璃上。

再就是扎骨架,这是风筝好坏的关键。扎骨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讲究对称,马虎了一点,一飞上去就立马露馅。

为什么要用5年生的老毛竹呢?用风筝界的行话来讲,这样的竹子“瘦干”,里面的水分都干透了。竹节要长,这样硬,弹性好。朱长征的经验是,扎制一定要简洁,能减少竹条就减少,复杂的东西往往不牢靠。

接下来将竹子劈成条,要保证竹子中间厚两边薄,上粗下细。用酒精灯慢烤,让竹子弯曲变形,直到竹青冒油。

别看说得这么轻巧,朱长征讲,他算是手快的了,早上起来开始扎骨架,等到竹青冒油,天就黑了,扎扎实实的一天。

下一步是为风筝蒙面,关键在于裱糊,最好是用湖州出产的绢布。裱糊好了之后要上浆,这样绢布就不会软化了。

扎线要用点502胶,糊骨架用白乳胶。两小时干透。

最后的工序是美化,朱长征坦承,这么漂亮的牡丹花他画不出来,都是他的贤内助画的。但基本的上色还是得自己做,上浓上淡了都会影响风筝的稳定。

朱长征还强调,顶线是关键,要比放风筝的线粗一点。

“好风筝没尾巴,你要想玩好风筝,就得先明白这一点。”朱长征说。

风筝高手教你做风筝

成本不高,工夫不少

>>>延伸阅读

最大风筝:15平方米

最小风筝:不足6平方厘米

目前南京城见到最大的放飞风筝,是由南京大学集体制作的“龙燕”风筝,面积达15平方米。2004年南京“名城会”期间在南京博物院内广场展示,可惜只“在世”二天,晚间遇雨损坏。

最小的蝴蝶风筝,面积在6平方厘米以下,由513厂工人孙叶青绘制。

最长的长串“三角翼”、“彩虹”风筝,长达2008米,由7425厂退休干部周学义制作。

1.在风力适足的时候,放风筝可以不必请人帮忙,自己拿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边跑边看,直到感觉风劲够,再停下来慢慢放线。

2.当风力不济时,快速向后收线,给予人工加风,如感觉风筝线有拉力时,就要把握时机放线,若风筝有下降的趋势,须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

3.当风力突然转强,风筝摇摆而倾斜度过大时,有两种控制方法: 一是迅速放线。二是迅速往风筝方向奔跑数步,可缓和其势。

4.当风力停顿,风筝向下坠落时,可将风筝轻抖数下或迅速向后奔跑,如果后退无路,则可用迅速收线的方法处理。

5.如遇两只风筝线纠结在一起,不要惊慌,立刻与纠缠者靠近,互相交换调整,使线松开。

6.收回风筝时,要慢慢收线,收线要尽量远离有高大树木的地方。


_
标签:风筝 风筝手工